
11月14至15日,香港芭蕾舞团(简称“港芭”)将以两部脱胎于音乐经典的舞蹈力作——《布兰诗歌》与《最后的歌》,亮相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压轴环节,在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带来三场重量级巡演。此次演出集结香港芭蕾舞团、香港管弦乐团两大旗舰艺术团,邀上海本地合唱团加盟,超300位艺术家共同呈现这场“音乐为骨、舞蹈为魂”的震撼巨作。
《布兰诗歌》剧照(下同)
以芭蕾重构奥尔夫音乐史诗
清唱剧《布兰诗歌》是德国作曲家奥尔夫的传世经典,歌词源自德国“布兰”修道院发现的中世纪神秘诗稿,奥尔夫选取25段诗稿,以合唱及管弦乐演绎“春”“小酒馆”“爱情”三篇章,诠释多元题材,对现代音乐影响深远。
港芭版《布兰诗歌》由艺术总监卫承天于2022年为港芭升级旧作而成,是他与香港管弦乐团驻团指挥廖国敏携手的艺术探索。卫承天表示:“奥尔夫充满力量的音乐和坦率直白的歌词给了我不少点子,为我编导的芭蕾舞注入能量,透过舞者肢体的律动爆发出来。”

该作品还从英国女作家伍尔夫的短篇小说《奥兰多》中汲取灵感——小说主角生于伊丽莎白时期,由男变女后不再衰老,活到上世纪20年代并经历多段爱情。港芭版《布兰诗歌》也设置了一位拥有不死之身的主角,观众将随其舞步穿越中世纪到现代。卫承天解读说:“这部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对爱情的永恒追求,虽然奥兰多的愿望从未完全实现。人生也是如此,但最重要的是追寻的过程。”
视觉呈现上,卫承天兼任布景设计,用8米高台营造修道院氛围,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与上海市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春天少年合唱团组成的唱诗班将站满高台;舞台中央高处的轮盘上,舞者伸展四肢站立,复刻达·芬奇《维特鲁威人》的形态,既呼应《布兰诗歌》开篇《哦,命运》中的“命运之轮”,也象征“奥兰多”旅途上遥不可及的天使,带来视听双重震撼。

巴赫旋律碰撞王尔德文学
同台上演的《最后的歌》由港芭驻团编舞家胡颂威创作,以巴赫的音乐为基底,融合王尔德1888年短篇小说《夜莺与玫瑰》的文学内核,用芭蕾串联唯美主义文学与巴洛克理性音乐,围绕“理想与欲望”探讨“美”的意义。胡颂威认为:“芭蕾对肢体控制、线条的要求都十分严谨,一收一放都讲究美感,这与王尔德推崇的唯美主义非常契合。”
不同于原著中夜莺为帮助男孩追爱而牺牲的悲剧,胡颂威将作品改编为讲述王尔德自身的故事:“夜莺象征着他对美的追求,夜莺的死也呼应着当时唯美主义倡导运动的失败。作品将在巴赫不规则的旋律中,舞出情绪的高低起伏。”原著中的“玫瑰”则被16米长的悬挂天梯替代,象征欲望。

作品选取巴赫的一首经文歌和四首器乐作品,由美国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改编为弦乐版本,提炼小提琴与古键琴的质朴织体,化为纯净忧郁的浪漫情调。演出中,香港管弦乐团的音乐家将走出乐池、登上舞台,成为视觉呈现的一部分。胡颂威还为作品设计了开放式结尾:“希望每一位观众都能从中找到他们各自的理解。”
此次演出,港芭与香港管弦乐团均派出最强阵容:港芭叶飞飞、汪庆欣、杨睿琦等明星首席演员悉数亮相;香港管弦乐团由驻团指挥廖国敏执棒,乐团首席王敬、首席大提琴鲍力卓领衔,歌唱家邱芷芊、任胜之、刘涛也将参与其中。据悉,两部作品今年均获第24届香港舞蹈年奖肯定,《布兰诗歌》获评杰出大型场地舞蹈制作,胡颂威凭《最后的歌》摘得杰出编舞。卫承天说:“两部作品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虽然它们在音乐风格上特色鲜明配配网配资,却又围绕同一个主题——爱情与追求。”
贝格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